Logo
    Search

    About this Episode

    EP.35 【王陽明的心學:一生伏首拜陽明】 看看書說說話 乘坐飛機的人可以體驗到:飛機上升到一定高度,超越雷雨交加的雲層時,將會出現一種奇特現象,往下看去,儘管雲層下面電閃雷鳴,下著傾盆大雨,雲層之上無一絲陰雲,充滿著朗朗陽光。這個時候的飛機,絲毫不受惡劣的外界環境影響,平穩地飛行著。 我們的心靈也是一樣,在一定的層面下,會有各種烏雲遮蔽心性光明,使我們生活在黑暗的陰霾裡。然而,當我們的心靈超越一定的層面時,同樣會發現,其上晴空萬里,心靈獲得一種全新的自由。當我們帶著這種更高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回到現實中時,智慧和聰明被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能用獨特的眼光來看事物,能發現一些以往不會注意到細節規律,能承受更大的壓力和磨難,進而使自己的決策和行動似乎具有「神來之筆」。 早在戰國時期,孟子就提出「萬物皆備於我」這個觀點,認為萬物的知識和規律都是人們心中所具備的,一個人只要「盡心、養性、反求諸已」,就可以發現它們。又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認識並且掌握這種良知和良能有什麼好處? 王陽明認為,人心本神,本自變動周流,本能開物成務,所以蔽累之者,只是利害毁譽兩端。如果我心不動,以順萬物之自然,只是獨機神應,就能夠發揮良知妙用。在他看來,人們的「心」本來就有神奇的作用,如行雲流水般變動流轉於萬事萬物之中,反映各層次事物的客觀規律。如果人們可以靜下心來,就能發現其中的規律,而把事情完成得十分完美。我們心靈的能力之所沒有被發揮出,是由於它被各 種詆毁和讚譽等利害關係遮蔽,如果可以摒棄「自我」的束縛,保持我心不動,順應萬物之自然對待各種事情,心靈就能根據其客觀規律,做出自己精準的判斷,將別人看似異常神奇良知妙用發揮出來。

    Recent Episodes from 看看書說說話

    為夢想單飛,一個台灣女生上哈佛的成長故事

    為夢想單飛,一個台灣女生上哈佛的成長故事
    EP. 38【為夢想單飛,一個台灣女生上哈佛的成長故事】 看看書說說話 作者是台灣高雄人,從小習鋼琴、大提琴,曾連續兩屆獲得全國大提琴冠軍。 十五歲赴美習大提琴,同時就讀於克里夫蘭音樂院預備部和海瑟威布朗女子中學。 三年後,申請上哈佛大學,主修經濟。畢業時獲哈佛大學頒發「極優等經濟殊榮」(A.B.magna laude in Economics),也是哈佛大學藝術獎得主,並獲選《哈佛紅報》「傑出十五大藝術畢業生」。同時,她也是茱莉亞音樂院碩士。 現為音樂表演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文字創作者,寫作發表於《哈佛席格涅特協會期刊》、《哈佛大學財經雜誌》以及《哈佛人》雜誌。 多次和小提琴天王帕爾曼及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合作演出。《紐約時報》譽為「飛揚的大提琴家」;《波士頓環球報》封她為「最完美的大提琴演出」;《蘋果也曾以「女版馬友友」為題做專文報導。 二〇〇八年六月,座落哈佛校園北邊紀念館的廳今夜燈火通明。高聳的尖塔,羅斯金歌德式大廳,澎湃宏偉的紀念館裡,人人不只為獨創的建築而讚歎。 哈佛大學三百五十七屆畢業典禮系列活動中最榮耀的一刻——榮譽博士學位的頒贈慶典儀式,即將開始。 早在幾個月前,正當我為了哈佛畢業考處在水深火熱當中時,哈佛大學的藝術總監特別來找我。他開門見山,希望我能夠在頒贈典禮上擔綱演出。我嚇了一跳,這是極大的殊榮,一般大學部畢業生,不會受邀參加榮譽博士專屬的特殊儀式。 總監聽過我校內外的演奏無數次,對我深具信心。他告訴我可以自行選擇曲目,學校方面會全力配合。儘管志忑不安,最後我還是答應接下這個重責大任:我將以二〇〇八年畢業音樂家的代表身分,為哈佛校長、董事、貴賓、授獎人,以及世界知名的菁英學者,演奏大提琴。

    想靠臉吃飯,生活卻逼我拚盡全力

    想靠臉吃飯,生活卻逼我拚盡全力
    EP.37 【想靠臉吃飯,生活卻逼我拚盡全力】 看看書說說話 三十而立,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這本書是以三十而立的心境延伸出來的,我會分享這本書中的好幾篇內容,不論你是正好經歷著三十而立的年齡,還是即將進入三十,又或者是已遠離了三十好多;都可以來品味一下這本書想傳達的滋味。 在某一個凌晨,好不容易忙完了工作,我躺在床上蓋上被子,「啊,明天好像有一個早上的會要開⋯⋯」腦袋閃過這個念頭之後,我的思緒就像部落豐年祭裡的舞者一樣,一個牽一個,開始在我的腦海裡勁歌熱舞,把好不容易培養出的睡意全部趕跑。 那一晚的思緒跑得快到我有點抓不住,從明天的會議、到今年就要結束我似乎什麼都沒做,新書進度依舊落後、新家就要交屋,裝潢費夠嗎、我準備好要背三十年的房貸了嗎、依舊單身的我在市場價格不斷值、未來我在自己獨居公寓過世後會被養的狗吃掉嗎?什麼?那我要養狗嗎?凌晨三點我的雙眼依舊睜得斗大,眼睛因為疲勞不斷分泌淚水。 「唉⋯⋯好累喔。」我不自覺地在自己的房間裡對著沒人天花板吐出這句話,當然,這時間點我不會希望天花板上有人跟我說說話。 「累」。不知道為什麼,我最近好像特別容易聽到這個字,特別是來自身邊的朋友。這些和我一樣正處在三十前中後段班的朋友們,「好累」已經成為我們的口頭禪。三十而立已經是個老掉牙的概念,這種對於某個年紀的殷殷企盼和不合時宜的期待不是應該已經被淘汰了嗎?說得很容易,但身為當局者的我們卻沒辦法像多數的雞湯作者們說得那樣瀟灑和雲淡風輕。 我們也想相信年齡只是一個數字,沒有人規定你在三十歲時必須成名就成家立業,或至少有個安身立命的房子和可依靠的肩膀,不要還在風雨中飄搖。但是當這個社會寄予的期望還在,或是當身邊的人都走著所謂的「對的路」,我們難免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膝蓋不夠硬,怎麼三十好幾,路還是走得歪歪扭扭?

    不要做自己了,做個人吧!

    不要做自己了,做個人吧!
    EP. 36【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 看看書說說話 江湖人稱「德州媽媽」,婚前是一位文學與藝術的科班文藝女青年,婚後與先生老楊定居美國,育有神獸兄妹一無敵破壞王賊粒與一秒變黛玉米米。 在2020年疫情期間、跟孩子們困在家裡被逼入境,用古典西洋名畫二創出〈厭世媽媽哏圖〉而引起熱烈迴響。 暢銷著作《德州媽媽沒有崩潰》,以犀利幽默的文筆獲得地方爸媽爭相按鑽、瘋狂推薦。 Mumu這個名字或許很多人並不認識,但「德州媽媽」這個稱號,想必就有很多人知道了,有興趣的聽眾可以去網路搜尋德州媽媽,就會看到更多關於作者的訊息。 這本書裡面有些觀點很有意思,很多時候,換個角度想,真的會有豁然開朗的輕鬆,其實生活過得快樂與否,真的就是想法在左右的,看書就是為了讓自己能好過一些,看不同作者寫的書,學習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人生沒有很甜,但真的也沒有太苦,有時候阿Q一點,人生就快樂一點。 書的一開始,作者就寫了一段話,我覺得這段話挺有意思的; 作者寫著:謹將此書獻給 需要勇氣的人,有人想把你埋了,不用怕,你是種子。有人嘲笑你,不用攔,讓他們笑死。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讀讀作者的書,學學以不同角度看人生。 首先,就從第一篇「愛與不愛一樣坦然」進入這本書吧! 我是一個在婚姻制度中感受到幸福的已婚婦女,但我同時認為不婚與離婚皆是很好的選擇,就跟我愛我的小孩,但我也覺得不生小孩非常好一樣。 一個對自己的選擇感到滿意的人,是不需要拉別人跟自己站隊的。在婚姻裡感受不到幸福就能結束,覺得人生沒有小孩比較快樂就不生,想離開就能離開、想不要就能不要,擁有選擇的權利,是社會進步的象徵。 所以不要去跟單身的人或是不生小孩的人說:「你現在不婚不生,以後會後悔。」明明大家結婚或生小孩時,也沒有人去跟你們說:「你們結婚生小孩,以後會後悔。」畢竟真要比後悔的例子,兩方的數量很難分出高下呢。 結婚和離婚都是為了追求幸福。擁有過就是擁有過,離婚的人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失敗,只要曾經有過幸福,那就是有收穫。況且終止不等於失敗,又不是只有走到人生盡頭的婚姻才是好婚姻。

    王陽明的心學: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陽明的心學:一生伏首拜陽明
    EP.35 【王陽明的心學:一生伏首拜陽明】 看看書說說話 乘坐飛機的人可以體驗到:飛機上升到一定高度,超越雷雨交加的雲層時,將會出現一種奇特現象,往下看去,儘管雲層下面電閃雷鳴,下著傾盆大雨,雲層之上無一絲陰雲,充滿著朗朗陽光。這個時候的飛機,絲毫不受惡劣的外界環境影響,平穩地飛行著。 我們的心靈也是一樣,在一定的層面下,會有各種烏雲遮蔽心性光明,使我們生活在黑暗的陰霾裡。然而,當我們的心靈超越一定的層面時,同樣會發現,其上晴空萬里,心靈獲得一種全新的自由。當我們帶著這種更高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回到現實中時,智慧和聰明被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能用獨特的眼光來看事物,能發現一些以往不會注意到細節規律,能承受更大的壓力和磨難,進而使自己的決策和行動似乎具有「神來之筆」。 早在戰國時期,孟子就提出「萬物皆備於我」這個觀點,認為萬物的知識和規律都是人們心中所具備的,一個人只要「盡心、養性、反求諸已」,就可以發現它們。又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認識並且掌握這種良知和良能有什麼好處? 王陽明認為,人心本神,本自變動周流,本能開物成務,所以蔽累之者,只是利害毁譽兩端。如果我心不動,以順萬物之自然,只是獨機神應,就能夠發揮良知妙用。在他看來,人們的「心」本來就有神奇的作用,如行雲流水般變動流轉於萬事萬物之中,反映各層次事物的客觀規律。如果人們可以靜下心來,就能發現其中的規律,而把事情完成得十分完美。我們心靈的能力之所沒有被發揮出,是由於它被各 種詆毁和讚譽等利害關係遮蔽,如果可以摒棄「自我」的束縛,保持我心不動,順應萬物之自然對待各種事情,心靈就能根據其客觀規律,做出自己精準的判斷,將別人看似異常神奇良知妙用發揮出來。

    我在動物孤兒院,看見愛

    我在動物孤兒院,看見愛
    EP.34 【我在動物孤兒院,看見愛】 看看書說說話 地球的孤兒:YOUTUBE 地球的孤兒~熊的國度,台灣黑熊生存保衛戰 Orphans of the Earth / Saving Formosan Black Bears【全集】|白心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Lnq12avSr8 白心儀,畢業於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電影傳播學系。現職東森電視台《地球的孤兒》、《台灣1001個故事》節目製作人/主持人。曾任TVBS新聞政治中心/國際中心資深記者,以及中天新聞國際中心資深記者。 二十多年的媒體資歷,從前線的時事採訪到節目的製作主持,足跡遍及世界七大洲南北極,依舊保持入行最初的熱血和熱情。2016年起拍攝台灣第一個以全球瀕危物種為主題的自然生態節目《地球的孤兒》,並以此節目作為一生的志業。 這些失怙的幼獸,在地球獨,而動物孤兒院,將是他們最後的庇護所。 二〇一六年在南非的犀牛孤兒院,因為無意間被犀牛實寶撞了一下,開啟了白心儀與瀕危動物的緣分,製播了台灣第一個以「全球瀕危物種」為主題的自然紀實節目《地球的孤兒》。 她與兩位攝影走遍世界七大洲,包括零下三十度的俄羅斯森林、高溫四十度的哥斯大黎加熱帶雨林,以及地球上最難抵達的南極,從台灣的觀點出發,探討人類與野生動物的關係,深入犀牛、樹懶、棕熊、亞洲象、台灣黑熊、石虎等動物孤兒院,記錄動物面臨的生存危機。 製作生態保育節目,很累、很遠、很貴,收視挑戰更大。各種艱鉅挑戰,濃縮起來就是五個字:吃力不討好。不僅要兼任製作人、主持人、執行企劃、攝影助理,還得自己安排交通、住宿、找受訪者、找經費⋯⋯但觀眾的肯定與回饋,就是讓她堅持下去最大的動力。 跟隨白心儀第一手的觀察與動人的文字,你將深刻感受到每一個瀕危物種的生存困境,以及因為人類的過度消費、開發,已經造成多少地球生物逐漸消失,甚至走向滅絕;而看到動物孤兒院裡保育人士的用心用情、盡心照養,也讓人感動不已。白心儀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喚醒大家的保育共識,因為「現在不做,以後真的什麼都沒有了」。 前往南非拍攝前,我從不知道有「動物孤兒院」這種機構存在。這些失去母親的動物賀寶,如果沒有一處安身之所,幾乎沒有存活的機會。回到台灣,我反覆思量,被犀牛撞的經歷,以及「動物孤兒院」的意義;這些失怙的幼獸,在地球獨活,一如「地球的孤兒」,節目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EP.33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看看書說說話 ¯為什麼90%的人,到了65歲時還沒辦法享有經濟無憂的生活? ¯「知識」如何運用,才能產生「力量」? ¯「延遲享樂」如何比「先苦後甘」更能獲得最大的報償? ¯成功人謹守的「30秒法則」是什麼? ¯「信任」、「影響力」對下一代的教育如何可以產生莫大的重要性? 這些答案,就在這本「先別急著吃棉花糖」的關鍵秘密裡! 故事從史丹佛著名的棉花糖實驗開始 這個實驗把小孩子單獨留在房間裡,給他們一人一塊棉花糖,他們可以選擇馬上吃掉棉花糖,或是等十五分鐘,再多累積一塊棉花糖當獎賞。研究發現,能等待獎賞的小孩絕大多數長大以後,都比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小孩成功。 為什麼有人成功?有的人失敗? 喬納森參加過棉花糖的實驗,為什麼四歲不吃棉花糖這件事,可以讓他在四十歲時變成一個身價數十億的網路出版商?而他的司機阿瑟如何從中學習他的棉花糖精神,有朝一日也可以出頭天呢?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先別急著吃棉花糖」的奧祕吧! 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家道中落,也因此在成長的過程中,對於失敗有多麼危險的體會,遠超過如何才能成功。雖然我的父母親在中年的時候慢慢回復往日榮景,不再一文不名,但卻再也沒辦法擁有追求成功的心態,而我從他們身上吸收到的恐懼,也遠 比領略他們的成功更徹底。這樣的恐懼刺激了我想賺很多錢的慾望,也促使我開始以教別人怎麼賺錢爲生。我長大之後成爲一個激勵型講師,曾經鼓舞數以千計的公司負責人和專業運動員,運用成功的守則來達成自己的目標。但是,當時的我並沒有真正了解,我漏掉了成功公式裡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後來,我讀到關於棉花糖的故事,它永遠地改了我的——也希望是你的——人生。 在我家失去了所有之後,一切都變了樣。父母親變了,我也不再是從前的那個我。我父親總是很害怕會再一次失去所有,所以他一直過度保護自己。當他把失去的財富又賺回來之後,他還是開著那台老舊的雪佛蘭轎車。一直到八十一歲的時候,他才買了一輛凱迪拉克(而且兩年後就死在那輛車裡)。我潛意識裡也有著同樣的恐懼,但我卻是用相反的方式來表現:我賺多少就花多少。我過著非常奢華的生活:把錢花在旅行、女人、禮物、最新款的車子,還有昂貴的珠寶上,不但一毛都不剩,花得還比賺得多。我只要一有棉花糖,就馬上把它吃掉。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想,我父親怎麼沒有阻止我?他怎麼沒有試著把他學到的價值觀教給我呢?我父親從來沒告訴過我如何做個成功的人,因爲他自己也不了解其中的道理。他可以身體力行,並不是因為他知道那些公式,而是他害怕再次失去一切。如果你很有錢,一覺醒來卻發現自己一文不名,你一定會學到一些很重要的人生課題,但是你不一定有時間去深思其中道理,更別說要教導其他人了。所以,要如何保有財富,對我說一直是個謎——一個之後我下定决心要解開的謎。我除了要能了解,還要 能解釋原因: 為什麼有些人做得到,有些人做不到? 為什麼有些人能成功,有些人卻失敗?

    生存之道,對人而言最重要的事

    生存之道,對人而言最重要的事
    EP.32 【生存之道,對人而言最重要的事】 看看書說說話 稻盛和夫,1931年出生於鹿兒島。1955年就職於京都的絕緣礙子製造商松風工業。1959年4月,獲得友人資助而成立京都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現稱京瓷)。 此外還參與第二電電企劃(現稱KDDI)的設立以及日本航空(JAL)的重建。 2022年8月24日,因自然衰老,於京都市家中過世,享耆壽90歲。 現在讓我們進入稻盛和夫的「生活哲學」裡,好好向他學習。 我們正處於極度渾沌、眼前一片迷茫的「不安的時代」。生活算是富裕、内心卻不滿足;衣食應該飽足、卻欠缺節制;社會應該自由、卻充滿閉塞氣氛;只要拿出幹勁就可以得到一切,但是人類卻軟弱悲觀,甚至有人因此犯罪、製造醜聞。 為何如此閉塞的景況會覆蓋整個社會?理由是因為大多數人找不到生存意義與價值,而失去人生的方向。我想,應不只我個人這樣認為,眼前社會如此混亂,起因在於人們普遍欠缺人生觀。 處於這樣的時代,我認為大家必須徹底地問自己:「人為什麼活著?」首先必須正面面對這個問題,確立自己的生活方針的「哲學」。這裡所謂哲學,也可以說是一種理念或思想。 要做到這樣,可能如同在沙漠裡灑水般徒勞功、或者像在急流中打樁般困難。然而,正因為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充滿「鄙視努力、流汗」風潮的時代,因此我相信,此刻單純、直接的提問,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除非我們去嘗試、徹底從頭思考生活方式,否則混亂會愈來愈嚴重,未來也會愈來愈渾沌不明,社會的亂象會持續擴散——感受到這種切實的危機與焦慮的人,該不只我一個人。 我想從正面的角度切入探討人類的「生存之道」。由基礎開始觀察,毫無顧忌地道出我的想法。我徹底重新質疑人活著的意義與正確的生活式。藉由這種做法,在時代的急流當中,我想試著打下一根小小的樁。 各位讀者如果可以從本書中找尋到生存的喜悦或得到一點提示,因而讓自己度過充滿幸福且充實的人生,將是我最高的喜悅。⋯⋯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EP.31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看看書說說話 喜歡旅行、寫作的40+魔羯少女,去過70多國家,寫過好幾本書,開過上百場講座;立志,把日子活出喜歡的樣子,相信,每一次出發都是有意義。 半熟不熟,四十歲的我過得很好嗎? 整整五年,沒有推出實體書籍作品,浪跡天的旅行也走到了另外一種路途,我從一個吃苦耐勞的窮苦背包客,如今住得起飯店、吃得起牛排大餐、荷包也不像過去扁得不像話。 寫作跟社群的收入早已經超過當年小主管的薪資,別人羨慕我說:「現在的你簡直就像人生勝利組,過著許多庸碌上班族夢寐以求的退休生活。」 照理來說,聽到他人的忌妒羨慕恨,本應驕傲到屁股翹起來,鬍子翹到天邊去,走路都會自帶閃光燈。但相反的是,我沒有太多喜悅,反而感到不安跟惶恐,或許曾經我勇敢地追求自己想經歷的人生,也走過充滿冒險故事的旅行,不過面對日暦一天天翻過去,仍然對於未來有著深刻的徬徨。 四十歲,該要有什麼模樣呢? 迎來四十而不惑的年紀,如今的收入跟歷練相較剛畢業時的自己,的確過得游刃有餘並不心虛,不過除了眼角出現短皺紋、肚子脂肪有點難減下去,偶爾從黑髮間有幾根白髮藏在其中外,真心覺得我一點都不像中年歐巴桑。桌上常放滿零食跟漫畫,沒事就追著韓劇跟咬著牛肉乾,住在家裡還是照三餐被老媽念,心態像極黄毛丫頭,懶散、任性,老想揪著朋友出去玩。⋯⋯

    孩子,我聽你說

    孩子,我聽你說
    EP.30 【孩子,我聽你說】 看看書說說話 今天的這集分享是延續著上一週第29集的書籍「孩子,我聽你說」。 這本書裡的內容是一些不知所措的孩子們,在呂秋遠律師的FB裡留言,呂律師利用了夜深人靜的時間,在電腦前逐字地回覆這些迷茫孩子們在臉書裡的留言,因為沒有人要聽他們說話,所以呂律師用他認為的一家之見,來好好看這些孩子們的留言,並以一位願意傾聽的大人之姿,來回覆這些孩子們的留言; 看了這本書的內容,才驚覺,是不是我們都不知不覺成為了小時候討厭的大人樣⋯⋯。 現在,我繼續來分享書裡的內容。 第一個問題:交男朋友該不該告訴父母? 我是一個高二生。這個問題身邊周圍的人都有,對我來說更是極大的困擾。「交男朋友該不該告訴父母?」 家中比較嚴,媽都不准我交,但自己還是會偷偷來,被發現的時候都已經分手了。所以覺得沒關係。現在的我的確又讓我遇到很棒的男生,也在一起有一段時間,對方家長知道,就我的家長不知道。我一直猶豫是否要跟我媽說,因為昨晚她把我叫到房間,說有個補習班老師說,我有交男朋友,而我也馬上說沒有,我媽就說:「你交了應該會跟我說吧?」我說:「會啊(但其實心裡是百般的不安)」媽說:「自己承認跟被我發現,你知道那個嚴重性齁!」我:「自己承認是慘,被妳發現是更慘啊!」 我跟我媽的關係上了高中就變得很不好,因為慢慢的不會什麼事都跟她說,在家中時間少。我媽有個很大的壞習慣,我真的很討厭!就是我在看手機她都直接拿走,拿去看我的聊天内容,東問西問,有時候還會要求我把手機解開她要看,在家中是沒有什麼隱私權,都要被看光光,這問題困擾我很久了,我只能默默的照做,還說我交了朋友就變得很奇怪,也變得不信任我,只要有什麼事總是先否定我!我現在交男朋友,功課也顧得不錯,不會像以前這麼不成熟,動不動就哭,影響自己的課業,我很高興我現在做得到,但是不知道媽會不會認同我。我覺得跟我媽說我有男朋友,一定會罵我甚至還會叫我分手、不讓我出門。 所以我完全不知道該不該或用什麼方式告訴她。麻煩您幫我解決。⋯⋯

    孩子,我聽你說

    孩子,我聽你說
    EP.29 【孩子,我聽你說】 看看書說說話 剛開始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看到書名「孩子,我聽你說」,不禁好奇身為律師的呂秋遠會如何聽孩子說,而且這些孩子還是在網路上提問的,而到底是為什麼,會讓這些孩子們想要對網路上的律師提問?另外呂秋遠除了律師的工作外,還是位作者,並且出版了好幾本都很棒的書,如此忙碌的他,還有空聽孩子說嗎? 這些孩子是他未曾謀面,但他卻願意好好聽他們說,並且在夜深人靜時,忍著自己的睡意,用著該睡覺的時間,一字字回覆在網路上向他提問的孩子們的問題,看了這本書真的很令人動容,也不禁感嘆,現在的大人真的有好好聽孩子們說話嗎? 在這本書中,我們主要探討親子關係的議題。透過看到其他父母與孩子的困擾,自己許多思考的盲點也逐漸被自我的文字論述找出來。其實我提供的意見不見得是好答案,畢竟我還沒有為人父母,但是我當過孩子。從一個沒有抵抗能力的孩子,到一個可以扛起責任的成年人,希望這段經歷可以提供給父母與孩子相處時的參考。如果我們都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的樣子,就不要成為孩子眼中討人厭的大人,或許這是我可以給自己的期許,也是希望讀者看完這本書以後,可以思考的心得。 接下來,我來分享這本書裡部分的內容,藉由這些孩子們的提問及疑惑,然後再思考作者回答的內容,靜靜地思考一下,或許能找到和孩子們相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