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Search

    EP47 大國競逐北極圈最新動向、美「中」防長戰略對話虛實評估

    zhNovember 28, 2022

    About this Episode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回顧上週國際與兩岸大事 1、中華民國111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11月26日圓滿落幕,選民展現高度民主素養,再次見證中華民國民主自由價值的可貴。國軍遵循民主憲政精神,嚴守「行政中立」,貫徹「軍隊國家化」,堅定捍衛中華民國,已經成為中華民國民主憲政與國家安全,最重要的守護者。 2、國防部長邱國正表示,俄烏戰爭中「大軍未動、爭訊先行」的現象,已經凸顯資訊、認知作戰,在軍事行動前就已經開打。所謂「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在認知戰場上掌握主動,把握良機,輔以適切工具,精準判斷與應對,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邱部長指出,國防部各級發言人務必掌握,「面對、應處、說明」三原則,重視新聞工作,將訊息的力量視為整體戰力的一部分,掌握認知戰場,強化社會溝通,以凝聚全民國防共識,共同守護國家安全。 3、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11月22日在柬埔寨,出席東協防長擴大會議期間,與中共防長魏鳳和會面,雙方在台海議題有長時間討論;同時,兩國強調維繫溝通管道重要性;此外,奧斯丁對中共軍機在印太地區危險動作表達憂慮。美國國防部指出,為降低戰略風險,這次會談中奧斯丁強調,促進危機溝通與實質性對話至關重要,並重申美軍機艦將持續在國際法保障下,在印太地區執行自由航行,呼籲中共停止對台灣採取脅迫行為。 4、美國太空軍11月22日正式成立「印太太空軍司令部」,長駐夏威夷,隸屬美軍印太總部。這是美國太空軍首次部署本土以外地區,因應中共和北韓威脅。太空軍作戰部長薩爾茲曼表示,「若爆發與中共的軍事衝突,此新單位會有其必要性,太空軍必須準備好,不僅支援太空司令部,也支援所有作戰司令部,因為一場潛在與中共的戰爭,不會只是單一作戰司令部的事」。 5、美國副總統賀錦麗11月25日訪問菲律賓,根據2014年簽訂的「美菲加強國防合作協議」,提出要在菲律賓增加使用5座軍事基地,來儲存武器裝備等軍事物資。菲律賓同意美國使用5座菲國軍事基地,菲律賓參謀長巴卡洛指出,美方提議納入「美菲加強國防合作協議」基地數量,增加一倍,其中包括呂宋島北端卡加延省兩處地點,還有巴拉旺省。卡加延省鄰近台灣,在「台海有事」時可能成為戰略據點。 6、馬來西亞國家元首蘇丹阿布都拉11月24日宣布,由「希望聯盟」公正黨主席安華,出任馬來西亞第10任首相。安華領導的「希望聯盟」在這一次國會大選贏得最多的82席,由於三大聯盟皆未獲得過半所需的112席,馬來西亞國家王宮召集,由9州世襲統治者組成的「統治者會議」,討論新政府的組建。王宮文告表示,沒有一方全贏或全輸,因此必須為了國家和人民,依據憲法委任一名,在陛下看來獲得多數議員支持者,成為首相。 7、美國海軍第七艦隊11月23日宣布,自18日起與馬來西亞攜手展開「2022年合作海上戰備和訓練」演習,將持續至30日。演習科目包括,反潛、防空、水面作戰與反恐,以及結合人道救援和醫療救助服務演練,藉此強化美國與馬來西亞海軍作業互通性,提升美國與東協國家的安全合作能量。 8、「國際原子能總署」署長葛羅西11月22日證實,伊朗已開始在福爾多核設施,提煉純度60%的濃縮鈾,明顯違反2015年《伊朗核協議》,限制的3.67%,形同朝精煉純度90%武器級核燃料,邁進一大步,縮短伊朗研製核武所需要的「突破時間」。這是伊朗首次進行相關工作,也是從提煉武器級核原料重要關鍵。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同聲譴責並再度強調,不會讓伊朗取得核武器的堅定立場。 9、歐盟各國11月23日通過,規模高達450億歐元的「歐洲晶片法案」修訂版,為歐盟提高晶片市佔率,降低對美國和亞洲製造商依賴,跨出重要的一步。歐盟各國大使一致支持,歐盟執委會提出的「歐洲晶片法案修訂版」,歐盟各國部長將在12月1日舉行會議,確認這個修訂版,並在明年送交歐洲議會審議,然後才會成為正式的法律。 10、中國大陸新冠病毒染疫人數持續創新高,連續多日新增染疫人數都超過3萬例,其中廣州、重慶、北京等城市疫情嚴峻。北京市官方通報再增千例感染者,強調要加強社會面防控,廣州市官方則公開闢謠稱,「廣州沒有靜默的安排,更沒有封城的計劃」,引起關注。疫情升溫,中國大陸各地防疫措施收緊,恐對經濟復甦造成新一波壓力。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大國競逐北極圈最新動向 地球暖化讓北極圈融冰,成為人類可以活動區域,近年已經吸引各國前往插旗開發。10月7日,美國發佈《北極地區國家戰略》。此前,中共在2018年發佈《北極政策白皮書》,自稱是「近北極國家」,準備打造「北方航道」,拓展「北極絲綢之路」,增強在北極的「軍事戰略」能量。 二、美「中」防長戰略對話虛實評估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與大陸國防部長魏鳳和11月22日,在「第九屆東協防長峰會」進行戰略對話,強調兩國維持對話管道暢通的重要性,但是戰略對話內容仍然面臨,「互視為戰略競爭對手與假想敵」的結構性限制,所以很難有實質合作與關係突破。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Recent Episodes from 國際戰略風雲錄

    EP114 北約軍演反制俄國侵略企圖、澳洲東協峰會戰略意涵

    EP114 北約軍演反制俄國侵略企圖、澳洲東協峰會戰略意涵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蔡英文表示,中華民國積極改善基礎建設,厚植國力,去年完成簽署「台美21世紀貿易創倡議」首批協定,期盼台灣未來能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加強與全球經貿連結,共同為全球繁榮發展努力。 2、國防部長邱國正指出,面對中共軍事威脅,及對我進行灰色地帶侵擾,國軍將於今年「漢光40號」電腦兵推中,規劃8天7夜對抗演推演,驗證部隊應處能力,「萬安47號」演習將擴大規模,由地方政府實施民眾疏散避難演練。 3、美國總統拜登3月8日,向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國情咨文表示,美國堅決反對中共不公平貿易行為,強調會堅決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重申美方希望與中共競爭,而不是衝突。 4、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第14屆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與武警代表團會議」時指出,共軍「要統籌海上軍事鬥爭準備、海洋權益維護和海洋經濟發展,提升經略海洋能力」,突顯中共對海上軍事力量要求。 5、中共外交部長王毅3月7日,在全國人大記者會指出,「中俄雙方打造了一種,完全不同於,冷戰舊時代的大國關係新範式,就是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基礎上,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6、瑞典總理克里斯特森3月7日,將瑞典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文件,交給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正式完成入會程序,使瑞典成為繼芬蘭以後,第32個北約成員國。3月11日,瑞典國旗將在北約總部升起,結束瑞典「中立與不結盟」立場。 7、針對加薩地區因以哈衝突,導致的嚴重人道困境,美軍將在加薩建立臨時碼頭,用於運輸裝卸,提供給220萬巴勒斯坦人糧食、飲水與緊急資源。同時,美國呼籲以哈立即停火,以色列不要利用加薩的援助,作為與哈瑪斯談判的籌碼。 8、美國海軍艦隊司令柯德爾上將3月6日,在美國海軍工程學會上指出,由於俄國與中共持續擴張,在北極圈的影響力,衝擊區域穩定,因此美國應該積極與北極理事會合作,強化部署軍力,嚇阻俄中共同威脅。 9、美國國會調查全美港口的中國製岸邊起重機,結果發現其中裝置的通訊設備裡,含有遠端操控的「蜂巢式調變解調器」等,未經要求提供的功能,增加美國政府對中國製設備,恐進行間諜活動的國安疑慮。 10、中共政府曾經在2022年,下達「79號指令」,要求大陸金融、能源等國有企業,在2027年前更換,資訊科技系統內的外國軟體。目前,包括美國公司戴爾、IBM與思科系統等公司的大部分資訊設備,已逐漸被中國競爭對手取代。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北約軍演反制俄國侵略企圖 俄羅斯總統普丁今年2月26日簽署總統令,重新劃分俄國五大軍區包括,莫斯科軍區、列寧格勒軍區、中部軍區、東部軍區,並把從烏克蘭佔領土地納入南部軍區。同時,普丁宣布未來三年內,將俄軍人數增加到150萬人。北約感受到俄國侵略企圖與日俱增,因此舉行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軍事演習「2024堅定捍衛者」,演習期間自2月底到5月底,範圍包括全歐洲大陸、地中海與波羅的海的海上軍事演習,針對俄國可能在五月間,對烏克蘭甚至歐洲發動攻擊,採取預警布署動作,防範俄軍蠢動。 二、澳洲東協峰會戰略意涵 澳洲與東協在3月上旬舉行特別峰會,發表「墨爾本宣言」,呼籲南海週邊國家,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及國際民航組織、國際海事組織相關準則,避免危害區域和平與穩定。澳洲外長黃英賢指出,南海自由開放的海上航線,對這個地區貿易至關重要。這是一條每年航運貿易超過3兆美元的水道,包括中共、菲律賓、越南、印尼、馬來西亞、芠萊、中華民國等,都是主權聲索國,「墨爾本宣言」呼籲各國能夠以和平協商方式解決爭端,共同維護南海地區的航行自由與穩定。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EP113 北約統帥訪問日本戰略意涵、大陸人大政協兩會重點觀察

    EP113 北約統帥訪問日本戰略意涵、大陸人大政協兩會重點觀察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蔡英文表示,中華民國持續與世界各國,深化經貿連結,政府也會協助產業,接軌國際趨勢,而人工智慧與淨零轉型,將是台灣搶佔全球產業供應鏈關鍵因素,期許工商界與政府攜手努力,讓台灣穩健走向世界,創造新一波經濟高峰。 2、國防部長邱國正指出,海峽中線是一種默契,這麼多年來雙方都謹守這個默契,就如同左右鄰居中間,雖然沒有圍牆但也知道區分你我,互相尊重。中共若不承認存在海峽中線,那意味將來沒有緩衝餘地,可能會對地區造成更大壓力,應該要多方考慮。 3、美國駐北京大使伯恩斯2月27日表示,美「中」是一場理念之爭,美方不希望中共主導世界,也不想生活在一個,中共佔主導地位的世界,但兩國必須負責任競爭,並維持接觸,因為美「中」貿易關係,牽涉75萬美國人就業。 4、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2月26日,在華府智庫演説指出,如果美國依賴幾個亞洲國家,提供最先進晶片,美國將無法領導世界,特別是在人工智慧,成為這一代決定性技術時;當先進晶片供應鏈回流美國後,美國將在2030年製造全球20%先進晶片。 5、法國總統馬克宏2月26日表示,歐洲將加強對烏克蘭援助,強調在烏克蘭戰場擊敗俄羅斯,有助維護歐洲安全與穩定,北約不排除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可能性,但坦言「尚未達成共識」。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隨後指出,北約沒有派兵進入烏克蘭的計畫。 6、俄羅斯總統普丁2月29日表示,俄軍正在「解放」烏克蘭領土,戰略核武力已經處在保證可用狀態,如果有任何人試圖侵犯俄羅斯,將會面臨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嚴峻後果,因為俄羅斯現在擁有可以打擊,敵人境內目標的武器。 7、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2月下旬宣示,由於國際局勢日漸緊繃,衝突風險日增,新加坡不只必須持續投資軍力,將軍費開支保持在GDP的3%,也決定增購8架F-35A戰機,讓星國F-35機隊總數達到20架。 8、澳洲國防工業部長康洛伊2月29日公佈,「澳洲國防產業發展戰略」具體措施,宣誓對澳洲本土國防工業,投資1.8億澳元(約新台幣38.6億元),擴充工業產能與供應鏈規模,鞏固防衛戰力與後勤支援,加強維護區域安全。 9、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月24日在阿根廷,參加「20國集團外長會議」時表示,美國反對以色列政府提出的,「戰後加薩治理計畫草案」,坦言以國計畫在約旦河西岸興建新屯墾區,以及在加薩全境「不受限行動自由」,無助促進中東區域長期和平與穩定。 10、美國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公佈「2024年全球自由報告」指出,全球民主去年面臨嚴峻逆流,許多選舉受暴力與操縱,加上武裝衝突與獨裁侵略威脅,導致全球自由度連18年下降;中華民國台灣以94分,繼續名列自由國家,位居亞洲第二名。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北約統帥訪問日本戰略意涵 重點提示:美軍歐洲總部指揮官兼北約盟軍最高統帥卡沃里上將,2月27日訪問日本,與日本外相上川陽子、防衛大臣木原稔,以及自衛隊統合幕僚副長南雲憲一郎舉行會談,這是北約盟軍統帥第一次訪問日本防衛省,雙方確認歐洲與印太地區,存在的威脅具有關聯性,將進一步強化北約與日本軍事安全合作關係,並為今年在華府舉行的「NATO+AP4」鋪路。 二、大陸人大政協兩會重點觀察 重點提示:中國大陸一年一度的全國政協,以及全國人大會議,將分別在3月4日、5日開幕。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將在全國人大會議,提出「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全球觀察中共,如何應對經濟衰退、外資撤離,以及美「中」戰略競爭等挑戰的窗口。此前,中共總理李強2月28日在北京,會見美國商會會長克拉克時表示,「脫鉤斷鏈」與「小院高牆」,不符合「中」美根本利益,呼籲美國企業繼續投資,深耕中國市場。美方則強調,「中」方應排除貿易壁壘,開放市場,提供透明穩定法規,讓美國公司能在大陸市場公平競爭。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國際戰略風雲錄
    zhMarch 04, 2024

    EP112 烏俄戰爭兩週年動向評估、以哈衝突面臨關鍵時刻

    EP112 烏俄戰爭兩週年動向評估、以哈衝突面臨關鍵時刻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蔡英文表示,今年是「台灣關係法」立法45週年,感謝美國政府與國會,持續透過「國防授權法」等方式,協助我國強化自我防衛能力,捍衛自由民主,守護區域和平。蔡總統強調,現在的中華民國,是全球民主和平,重要關鍵角色,會持續提升與各國夥伴關係,積極走向世界。 2、國防部長邱國正指出,台海週邊海空域狀況掌握,或者是敵情動態應處部分,國軍都會結合國家安全政策,來執行相關應處作為。有關近日金門發生的事件,海巡署以司法案件角度執行處理,國防部不會直接介入,避免升高當地緊張局勢。 3、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2月21日宣布,美國國務院已核准出售我國,先進戰術數據鏈系統,升級規劃與相關設備,約7500萬美元。這次軍售有助整合國軍指管與情監偵系統升級,提升現有共同作戰圖像效能,建立軍事互通性,有利發揮國軍聯合戰力。 4、美軍基於烏俄戰爭觀察,正對作戰方式進行改革,尤其是精準武器效能易受干擾、無人機隊與數位監控等,可以遠遠超出前線,對身在任何地方人員構成風險。例如,手機就好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士兵在前線吸菸造成的危險,是「散兵坑裡的新香菸」。 5、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與南韓外交部長趙兌烈,2月22日在巴西出席G20外長會議,舉行三邊會談,確認三國合作強化區域嚇阻能力,重申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共識。 6、美歐國家對俄羅斯制裁,但是俄國企業改從中國大陸、土耳其、印度與阿拉伯國家等,進口替代商品,同時透過「影子船隊」,讓出口石油價格不受制裁限制,導致俄國經濟成長「不跌反升」,也讓美歐對俄制裁力道,難以發揮預期效果。 7、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2月18日,公佈「2023年國際收支數據報告」顯示,外資企業2023年對中國大陸直接投資,淨流入330億美元,比2022年減少八成,連續兩年減少,創下30年來的新低點。 8、美國貿易代表署2月24日公佈,「2023年中國世貿組織合規報告」指出,中共仍然是對世界貿易組織,建立的國際貿易體系,最大的挑戰。中共加入22年後,仍然採取國家指揮的,非市場經濟作法,違背世貿組織所體現的規範與原則。 9、中國大陸科技公司面臨,生成式AI技術不斷突破,已經備感壓力。在先進技術依賴美國科技系統狀況下,可能會進一步落後。當前,AI科技正邁入新階段,美中兩國AI科技差距,恐將會日益擴大。 10、美國德州民營公司「直覺機器」,打造的月球登陸器「奧德修斯號」,在美東時間2月22日晚間,成功登陸月球南極附近,成為全球首家成功登陸月球的企業,將有助美國在2026年,重返月球的「阿提米斯」計畫。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烏俄戰爭兩週年動向評估 重點提示:烏俄戰爭屆滿兩週年,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呼籲,美國國會儘快通過610億美元,援助烏克蘭法案,否則烏克蘭人的生命將被犧牲。美國總統拜登宣布新一波對俄羅斯制裁,目標超過500個。歐盟通過第13輪對俄羅斯制裁措施,首度納入設在中國大陸的公司。英國也對俄羅斯發動新一輪制裁,涵蓋52個目標。但是,歐盟國家民意調查顯示,只有10 %認為烏克蘭可以打敗俄羅斯。凸顯,烏俄戰爭正面臨結構轉變,歐洲擔心俄羅斯總統普丁侵略野心擴張,開始強調歐洲「戰略自主」,必須強化軍備能量,嚇阻俄國侵略歐洲野心。 二、以哈衝突面臨關鍵時刻 重點提示:美國駐聯合國代表2月20日,第三度否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有關以哈衝突的決議草案,阻擋阿爾及利亞提案;同時,美國、埃及、以色列、卡達等國,積極協商以哈停火並釋放人質。美國強調尊重以色列的自衛權,也要求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不得對加薩南部城市拉法,發動大規模地面攻擊,造成人道危機。此外,埃及公開表示,以色列如果對拉法市發動攻擊,將取消1979年簽署的「和平協定」。以色列則要求哈馬斯在3月10日前交出人質,否則將對拉法市發動全面攻擊,讓中東局勢陷入高度不確定性。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EP111 美國推動印太戰略2週年評估、探索美軍新作戰概念(III)

    EP111 美國推動印太戰略2週年評估、探索美軍新作戰概念(III)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蔡英文表示,政府致力維護中華民國的民主自由,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持續尋求兩岸對話的可能,希望能逐步恢復雙邊有序的交流,增進兩岸人民的福祉,共同創造區域的和平與繁榮。蔡總統強調,在面對地緣政治的起伏,以及相關的經濟變數,我們始終秉持著「不挑釁,不冒進」的立場,以沉著穩定的態度,向國際社會證明,中華民國台灣是可靠的合作夥伴。 2、國防部長邱國正表示,國軍各級幹部,應深切體任國防部是一個團隊,善用領導特質與組織功能,務實執行戰備訓練任務,在既有的良好基礎上,以多元思維進行變革,肆應國際情勢變化及敵情威脅,使每位官兵都能了解個人職責,有效維繫部隊基礎,發揮戰力。 3、美國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2月13日發布報告指出,美國在總統大選期間,應維持對台灣議題的一致性與穩定性,遵守「一中政策」,若美國要應對中共對台海和平日益增加的威脅,就要建立強大的聯盟支持台灣,並對中共發出可信的嚇阻訊號。 4、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2月14日,發布「軍事平衡報告」警告,全球將進入不安全時期,今年全球國防開支將超過去年的2.2兆美元,中共去年國防開支成長5.4%,中華民國去年國防支出成長24.2%,日本去年國防預算也成長10.5。 5、美國國會參議院2月13日表決通過,援助烏克蘭、以色列、印太國家及台灣等,總共953.4億美元援助法案。不過,美國國會眾議院共和黨籍議長強生指出,該法案相關內容,未能解決美國邊境安全問題,所以將無法在眾議院闖關成功。 6、北約2月15日召開國防部長會議,討論援烏、武器彈藥生產等議題,並為今年7月「北約華府峰會」做準備。在會議前,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表示,預計今年度將有18個成員國的國防支出,達到北約要求的2% GDP標準,凸顯各國對國防的重視。 7、日本政府2月15日公佈數據顯示,2023年日本GDP為4.21兆美元,較德國4.46兆美元為低,正式下滑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目前,日本面臨多項挑戰包括,人口老化、勞動力缺乏、日圓疲軟與經濟萎縮等問題。 8、韓國2月14日正式與古巴建立外交關係。美國政府表示,尊重韓國與古巴建立外交關係的決定。至於北韓方面,2月15日介紹北韓外交使節團消息時,未如同往常提及古巴,被解讀為不滿韓國與古巴建交。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美國推動印太戰略2週年評估 重點提示:美國拜登政府發布「印太戰略」滿兩週年,拜登總統重申對維護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承諾。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指出,印太戰略的一大成果是,促成美日韓三邊安全合作。同時,美國國務院列出印太戰略成績單,提及中華民國包括啟動「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以及支持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當前,美國的「印太戰略」支柱包括,澳英美安全聯盟、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五眼聯盟、印太經濟架構,以及美日、美韓、美菲、美泰、美紐澳等雙邊軍事同盟關係。 二、探索美軍新作戰概念 重點提示:美軍參聯會副主席海頓上將指出,「美軍製造每一個武器系統,從根本上都依賴太空衛星與網通。作戰人員需要太空衛星,協調作戰,產生戰果」。美軍自2019年提出發展「聯合全領域作戰」與「聯合全領域指揮管制」,作為未來戰爭中的重要概念。太空衛星網通將改變其相對,陸海空等傳統作戰領域的從屬與輔助地位。美軍將把太空作戰指揮體系,與陸海空等領域進一步融合,提升其「聯合全領域作戰」水準,促進「美軍新作戰概念」發展。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EP110 美「中」戰略競爭「地雷區」、探索美軍新作戰概念(II)

    EP110 美「中」戰略競爭「地雷區」、探索美軍新作戰概念(II)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蔡英文表示,中華民國不只有國機國造、國艦國造、自製衛星,現在更有自研自製的量子電腦,這些都再次證明,「台灣製造」是一代接一代人的努力與突破,更是台灣人的驕傲。蔡總統強調,量子科技跟每個人的生活習習相關,藉由量子通訊加密,可以強化資訊傳播的安全性,更攸關國家安全領域,量子科技強大的運算能力,也將對人工智慧、金融、生醫等領域,帶來重大的影響。 2、國防部長邱國正指出,「備戰才能避戰,能戰才能止戰」,確保人民生活日常,是國軍的責任,也是國軍存在的價值。中共以「灰色地帶」手段,改變台海現狀,讓軍事壓迫成為「新常態」,國軍將相應推動「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等,重大國防施政,向外延伸防衛縱深,向內建構「全社會防禦」體系,針對共軍犯台可能行動,鞏固整體可恃戰力。 3、美國國防部2月3日發布新聞稿指出,美國空軍霍夫上將正式接任,美國網路指揮部指揮官,同時出任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及中央安全處處長,肩負起捍衛美國網路與資訊安全重責大任。 4、日本自衛隊與美國陸戰隊2月1日,展開聯合指揮所電腦模擬演習中,首度將中共列為假想敵。日本防衛省根據國內法規,將這種情境列為特定機密,美國與日本間有多項設想,緊急事態的聯合行動計畫,關於台灣的計畫草案,已於2023年底完成。 5、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1月28日訪問美國華府,遊說美國國會繼續支持烏克蘭,強調美國持續援助烏克蘭,對中共具有重要嚇阻作用,如果俄羅斯在戰爭中獲勝,北京和其他威權勢力將變得更「膽大妄為」。 6、美軍中央指揮部與英國等夥伴國家部隊聯手,在2月3日對親伊朗的葉門「青年運動」武裝集團,發動新一波空襲行動,打擊「青年運動」武裝集團36個軍事設施,嚇阻與降低其危害紅海航道安全的能力。 7、美軍將在英國皇家空軍基地,展開一項「核子任務」,因應逐漸升高的俄羅斯威脅,部署威力為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軍轟炸日本廣島原子彈3倍多的,B61-12核彈頭。這是美國自2008年,因俄羅斯威脅漸減,將核彈撤出英國以來,再度在英國部署核武。 8、澳洲與紐西蘭二月初召開首次,「外交國防二加二會談」,針對全球與印太地區,外交、安全與國防議題展開討論,深化與「澳英美安全聯盟」的關係,擴大在人工智慧與國防技術等領域的合作。 9、美國國防部與雷神飛彈系統公司,簽署價值6840萬美元固定價格合約,將為中華民國生產、交付50枚「聯合距外遙攻武器」空對地滑翔炸彈,大部分生產工作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進行,合約工作預計將於2028年3月完成。 10、大陸國防部長董軍1月31日,與俄羅斯國防部長蕭伊谷視訊通話表示,「中」俄兩軍要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堅定應對全球挑戰,不斷提升戰略互信,持續拓展務實合作,深化「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11、北約主管軍事後勤的指揮官,德國陸軍中將索佛蘭克警告,北約必須把握三年關鍵時間,強化後勤效率與防衛能力,應對俄羅斯侵犯北約的可能性。因此,北約如何維持軍力平衡,避免在與俄國爆發衝突時,付出「嚴重代價」,成為至關重要的課題。 12、墨西哥的外國直接投資金額,在2023年1至9月達到329億美元,接近2013年以來最高水準,其中企業的進駐與設備增設佔比較大,被認為很多是出於美「中」戰略競逐激烈化下,陸企為迴避在美國生產風險,轉往墨西哥設廠生產的選擇。 13、中共官方發布最新報告指出,2023年外國人出入境人次,只恢復至疫情前的36%,全大陸旅行社接待入境遊客人數,僅恢復不到一成,但預計2024年入境有望恢復到5成,港澳台入境市場將實現全面恢復。 14、「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月5日,發表「全球經濟展望期中報告」指出,美國經濟前景改善,抵銷歐元區的經濟疲軟,中國大陸經濟前景評估保持不變,預計今年全球經濟表現,將會優於幾個月前的預估,美國聯準會將在今年第二季降息。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美「中」戰略競爭「地雷區」 重點提示: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1月30日,在紐約重要智庫「外交關係協會」,發表「美中關係的未來」專題演講指出,美國與中共密集對話,有助管控戰略競爭帶來的摩擦,從南海、台海、東海到經濟與科技的行動與反制措施,處處都有衝突風險。同時,美中關係存在許多「地雷」,其中最大的風險是「台海危機」,因此美國必須透過「強力外交與軍事嚇阻」,來應對可能的風險,避免美「中」關係從競爭滑向衝突。 二、探索美軍新作戰概念( II) 重點提示:美軍新任網路指揮部與國家安全局局長霍夫上將表示,美軍網路作戰部隊核心任務有三項,包括保護美國國防部網路安全,確保數據資訊安全;指導與協調網路戰場的作戰行動,支援各個作戰指揮部與聯合部隊指揮官,達到有效賦能的目標;根據命令保護美國及盟國友邦的關鍵基礎設施。同時,在美軍新作戰概念中,網路作戰部隊具有攻擊意圖與打擊策略,通過自身科技能量優勢與主動進攻先發制人策略,成為美軍新作戰概念中核心組成部分。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國際戰略風雲錄
    zhFebruary 12, 2024

    EP109 菲律賓與越南的南海新挑戰、探索美軍新作戰概念

    EP109 菲律賓與越南的南海新挑戰、探索美軍新作戰概念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蔡英文表示,面對威權主義擴張,以及極端氣候等全球性挑戰,中華民國持續強化國力,穩定供應鏈,也推動國防改革,展現守護民主自由決心,未來台灣會努力在各項全球性議題上,加深跟民主夥伴的合作關係。 2、國防部長邱國正指出,資電作戰為現代戰爭重要關鍵,國軍在現有聯合情監偵基礎上,透過多層預警情蒐能力,構建台海週邊共同作戰圖像,確保情資即時共享,並結合數位化指管系統,及光纖與衛星通訊等多元通信手段,指揮三軍作戰,以有效發揮聯戰指管效能。 3、獲得美國總統拜登提名,將擔任美軍印太總部指揮官的帕帕羅上將,2月1日在美國國會參議院表示,美軍密切關注中共海軍擴張,對中共在2027年侵略台灣可能性,保持高度警戒,美國防部會做好應對台灣遭到侵略的準備,「這個任務十分明確」。 4、美國中情局長伯恩斯2月初投書「外交事務」期刊表示,美國已投入更多資源,用於對中共的情報收集、分析與行動,招募培訓更多會講中文的幹員,加大力度在拉美、非洲與印太等地區與中共競爭。 5、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自2023年9月,啟動「為強權競爭重新優化美國空軍計劃」,將於今年2月12日,在「空軍與太空部隊學會戰爭研討會」,宣布空軍重大結構性改革,包括重整空軍作戰部隊、預算與新型飛機設計等項目,同時開發新的無人機與戰鬥機計畫。 6、歐盟理事會2月1日宣布,歐盟27國同意500億歐元,援助烏克蘭方案。隨後,歐盟2月2日與東協舉行部長級會議,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兩大區域聯盟關切南海議題,雙方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維護南海和平、安全、穩定的航行與飛越自由。 7、美軍2月3日對伊拉克與敘利亞境內,親伊朗軍事組織85處基地,實施精準打擊。雖然美方表明,為避免局勢擴大,不與伊朗正面衝突,仍以一系列制裁與刑事指控,截斷「伊朗革命衛隊」金流、武器等,並打擊伊朗石油非法販運。 8、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月4日再度啟程到中東訪問,除持續積極斡旋以哈停火事宜,也針對紅海緊張局勢與盟邦進行討論。2月3日,以色列對加薩南部城市發動空襲,讓加薩衝突情事再度惡化。 9、共軍東部戰區司令部位於南京,負責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上海等六省市武裝力量,並面對台海與東海,是共軍對台軍演主要戰區。今年初以來,共軍東部戰區對台持續進行軍演,同時有三位省委書記,先後與司令員林向陽、政委劉青松座談。 1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月2日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大陸今年GDP成長率會放緩至4.6%,整體經濟成長將逐步放緩直到2028年,同時外部需求低於預期,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將增加中國大陸經濟風險。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菲律賓與越南的南海新挑戰 重點提示: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1月30日訪問越南,與越南國家主席武文賞、總理范明正舉行會談,雙方簽署「海上安全合作備忘錄」,設置熱線溝通機制,加強經貿、旅遊、教育等合作關係,共同應對中共在南海擴張主權新威脅。當前,美國推動「印太戰略」,佈局菲律賓、越南「雙箭頭」,對付中共在南海擴張軍力。菲律賓內部有「親中派」與「親美派」角力,越南採取「竹子外交」,強調柔軟彈性,同步發展與美、「中」、俄、日等大國關係,讓美國推動「雙箭頭」槓「中」戰略面臨新難題。 二、探索美軍新作戰概念 重點提示:為因應新科技條件下戰場變化,與「中」、俄日見增加的威脅,當前美軍正積極發展陸、海、空、天、電、網等,「聯合全領域作戰」與「聯合全領域指管」平台,以及多樣化戰力建設路線圖。同時,美軍除對陸、海、空的戰力投入,落實=聯合全領域作戰」基礎建設,還積極發展太空、衛星、網路、電磁頻譜、無人載具系統,以及「星鏈」與「星盾」低軌衛星通訊網路。作戰部隊指揮官運用衛星網通與影像資料,轉化為可具以行動的情報,為營造成功軍事行動奠定基礎。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EP108 美「中」曼谷會談的戰略意涵、俄朝合作衝擊東北亞格局

    EP108 美「中」曼谷會談的戰略意涵、俄朝合作衝擊東北亞格局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蔡英文表示,今年是「台灣關係法」立法45週年,感謝美國國會長期以來不分黨派,對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的支持,尤其在深化台美經貿聯結上,美國「國會台灣連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蔡總統強調,歷經疫情的挑戰,台灣從防疫與經濟等面向,都更加證明我們有能力,也有意願為世界做出更多貢獻。中華民國會堅定走在民主道路上,也會繼續走向世界。 2、國防部長邱國正指出,中華民國位處地緣戰略關鍵位置,中共近來頻繁對我國操作「灰色地帶」威脅,加強對我國周邊海、空域的控制,嚴重影響台海安全與區域穩定。我國將積極與民主夥伴國家,強化軍事交流合作,共同捍衛台海和平與區域穩定。 3、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與中共外長王毅,1月27日結束在曼谷兩天會談。白宮發表會談紀要指出,兩人就烏俄戰爭、中東、北韓、南海等,全球與區域議題進行建設性會談。蘇利文重申「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兩國將保持戰略溝通管道,包括兩軍高層對話,以及拜登與習近平的通話等。 4、烏克蘭2023年對俄羅斯的反攻,成效不如預期,促使美國改變戰略規劃,從加速訓練烏軍,供應精密裝備,期盼烏軍反推俄軍在東、南部佔領地,轉變為抵禦俄軍進一步推進,強化烏克蘭軍力和經濟實力,達成「作戰」、「建設」、「恢復」、「改革」等四階段長期目標。 5、美國中情局長伯恩斯1月下旬,與以色列、埃及、卡達等情報外交機構首長,在歐洲協商以色列與哈瑪斯停火談判,以及人質釋放協議等議題,目前哈瑪斯武裝集團人扣押百餘名以色列人質。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強調,以軍將持續戰鬥直到達成軍事目標。 6、北韓外交部長崔善姬1月26日,在平壤會見中共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雙方加強互動以維護共同核心利益。凸顯,北韓提升與俄羅斯軍事合作,同時強化與北京關係,共同應對美日韓安全合作壓力。 7、土耳其批準瑞典加入北約申請案後,美國國務院1月26日通知國會,將向土耳其出售,價值230億美元的F-16V戰機 ,同時向希臘出售價值86億美元的F-35A戰機。顯示,美國平衡地中海地緣政治的靈活措施。 8、葉門「青年運動」武裝集團1月26日,襲擊行經紅海船隻,發射飛彈擊中一艘英國郵輪,並試圖攻擊一艘美國軍艦,同時美軍對「青年運動」武裝集團展開反擊,讓紅海地區衝突升級,造成國際油價再度高漲。 9、經濟部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台商未來3年可能投資的海外地區中,傳產、資訊電子業首選都是越南,服務業第一選擇是美國,過去長期名列榜單前段班的江蘇、上海等,排名都退步。顯示,在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增加下,台商西進投資動作逐漸退潮。 10、美國財政部長葉倫1月26日表示,最近出訪北京的美國財政部官員,獲得中共方面的保證,盡管大陸金融與房地產市場動盪,但銀行「表現良好」,現階段沒有看到對美國經濟產生巨大外溢效應。葉倫強調,「美中經濟工作組」將在北京舉行會議,就大陸經濟情勢發展,進行更大規模的討論。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美「中」曼谷會談的戰略意涵 重點提示: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1月26、27日,在泰國曼谷與中共外長王毅進行會談。雙方就全球與區域議題進行建設性溝通,主題包括烏俄戰爭、中東、北韓、南海,以及緬甸等地緣戰略問題。在有關台灣議題方面,蘇利文強調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王毅則重申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風險是「台獨」,「中」美關係的最大挑戰也是「台獨」。此外,蘇利文指出,「中」美固然存在競爭,但要防止競爭變成衝突或對抗。另,兩人強調美「中」將在今年春天舉行,有關人工智慧發展規範的對話。 二、俄朝合作衝擊東北亞格局 重點提示:俄羅斯總統普丁1月16日在莫斯科,接見北韓外交部長崔善姬。同時,兩國外長達成協議,將深化俄國與北韓合作關係,共同安排普丁今年訪問平壤行程。根據美國與英國情報資料顯示,北韓提供俄羅斯傳統武器與短程飛彈,協助俄軍執行對烏克蘭特殊軍事行動,換取俄國提供北韓太空、衛星、核武導彈等技術,讓美國在歐洲,以及東北亞面臨新壓力,也讓東北亞的戰略格局,出現結構性變化的新挑戰。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EP107 烏俄戰爭外溢風險升高、大陸政經發展面臨新難題

    EP107 烏俄戰爭外溢風險升高、大陸政經發展面臨新難題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蔡英文表示,這幾年政府推動數位國家、智慧島嶼,讓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更讓中華民國經濟穩健成長。蔡總統強調,在數位科技浪潮中,政府會繼續為產業,創造更好的發展與投資環境,強化產業競爭力,讓台灣高科技產業,持續在世界舞台扮演重要角色。 2、國防部長邱國正指出,憲兵是一隻擁有優良軍風的部隊,平時捍衛國家安全,執行守護中樞、特種勤務、反恐任務,擔任軍隊司法警察的角色,在國人心目中,一直都是安定的力量。邱部長勉勵憲兵,持續秉持優良的忠貞軍風,發揮專業、忠貞、勇敢精神,戮力戰訓本務,捍衛國家中樞安全。 3、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月18日表示,美國與中共建交以來,兩國關係重點之一,就是對「台灣議題」的管理。「維持現狀」能讓台灣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成為全球公共領域傑出貢獻者。布林肯強調,台海兩岸都不能「破壞現狀」,特別是使用武力。世界有一半貿易通過台灣海峽,若中斷將影響全世界。 4、「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月18日宣布,將實施北約自冷戰以來,最大規模軍事演習,31個會員國與瑞典都會參與,總共投入高達9萬名兵力,演習將持續到五月底,測試北約對抗俄軍能力,以及美軍援助北約東翼盟國能量。 5、北韓的金正恩將南韓界定為「敵對交戰國」後,1月15日宣布解散「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要求以修憲定義南韓為「頭號敵國」。南韓總統尹錫悅1月16日指出,面對北韓挑釁行為將「加倍奉還」。 6、葉門「青年運動」武裝集團,為聲援加薩的巴勒斯坦人,攻擊航行紅海與以色列有關船隻,但承諾確保「中」俄商船安全通過。美軍宣布將繼續打擊,受伊朗支持的「青年運動」武裝集團,在紅海區域的攻擊商船行為。 7、美國駐日本大使易曼紐1月19日表示,美國海軍正計劃將部分船艦,交由日本造船廠進行檢修與維保,藉此減少美軍船艦,往返美國本土維保時間成本,防範中共監控美軍動態,有效應對潛在衝突危機。 8、日本發射太空探測器「月球狙擊手」,在1月19日成功登陸月球,利用精確的定位技術,讓探測器在受控的情況下,停在月球表面,成為繼美國、俄國、中共、印度之後,第五個發射太空探測器,登陸月球的國家。 9、大陸外長王毅1月19日與巴西外長維埃拉,舉行第四次外長級「全面戰略對話」,雙方共同宣布加強高層往來,重啟兩國各領域對口協商機制。同時,中共支持巴西主辦今年的「G20里約峰會」。 10、「國際保護記者委員會」1月18日公佈報告指出,全球截至2023年12月1日,因公被囚禁的新聞記者多達320人。根據該報告,2023年關押記者前十名國家包括:中共、緬甸、白俄羅斯、俄羅斯、越南、伊朗、以色列等國。委員會執行長表示,「威權主義在全球根深蒂固,這些政府敢消滅批判性報導,阻止公眾問責,中國大陸經濟進步了,但是新聞自由一直退步」。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烏俄戰爭外溢風險升高 重點提示:北約在1月18日宣布實施,自冷戰以來最大規模軍事演習,將持續到今年5月底,測試與俄羅斯爆發衝突時,北約的防衛能力。德國媒體披露德國國防部機密資料,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丁今年春天將擴大俄烏戰爭,夏天將對波羅的海三小國,發動網路攻擊。年底,普丁可能利用美國總統大選政治過渡期,入侵北約東翼國家。明年5月,俄國與北約可能爆發衝突,造成第三次世界大戰。有觀察人士認為,這份資料屬於北約兵棋劇本,但美軍駐歐洲陸軍前指揮官表示,如果北約沒有做好準備,可能會鼓勵普丁的侵略行動,後續發展值得重視。 二、大陸政經發展面臨新難題 重點提示:「世界經濟論壇」1月15日發布,年度調查報告指出,今年全球經濟受到地緣政治衝突、極端氣候影響、金融情勢不穩定等,全球經濟成長率將趨緩。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喬治艾娃表示,中國大陸面臨短期和長期挑戰,人口結構變化與民眾對經濟前景信心不足等因素,需要中共當局推動實質改革,避免經濟成長動能大幅減弱。如果中國大陸不進行結構性改革,改善國際關係,吸引外國投資,強化對外出口,大陸經濟成長率將下降到4%以下。

    EP106 美國2024年總統大選動向、朝鮮半島衝突風險升高

    EP106 美國2024年總統大選動向、朝鮮半島衝突風險升高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蔡英文表示,這一次中華民國的選舉,是全體國人共同實踐,民主社會的重要價值,感謝國軍官兵堅守崗位,確保國家安全,使這次選舉順利完成。蔡總統強調,經過這一次選舉,國人一起向世界證明,再多的挑戰,再多的壓力,都無法打擊國人,對民主的堅定信心,更不會放棄對自由,對國家的熱愛。 2、國防部長邱國正指出,為確保國家安全及選舉順利進行,選舉期間國軍部隊依,「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置規定」,提升重點戒備,各級部隊官兵戮力戰備工作,無論何時、何地,均站在守護台灣的第一線,面對中共對我威脅頻頻,企圖影響我民心士氣,國軍官兵不畏艱險,守護國人履行公民義務權利,維護珍貴的民主自由憲政。 3、美國總統拜登得知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結果後表示,「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月12日在華府,會晤日本外務大臣上川揚子,雙方同意深化美日關係,著重提升美日同盟、嚇阻威脅與應變能量,重申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4、美國國防部1月11日發布『國防工業戰略』指出,中共大舉擴張軍力,恐顛覆國際秩序,因此美方須與盟邦合作,重建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與供應鏈,在維持美軍優勢的同時,有效應對未來潛在威脅。 5、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共中聯部長劉建超,1月12日在華府舉行會談,布林肯呼籲北京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劉建超強調雙方應相向而行,推動「中」美關係穩定發展。隨後,布林肯將前往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並與李強會談。 6、紅海緊張局勢持續升高,美軍在1月13日發射飛彈,打擊葉門「青年運動」武裝組織基地,削弱其對紅海航道安全的威脅。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各方克制,確保紅海地區和平穩定。 7、美國國務院1月11日宣布,美國已經對俄羅斯實體與個人,祭出新一輪的制裁行動,阻止莫斯科繼續從北韓取得武器裝備,擴大對烏克蘭的侵略行動。目前,俄軍動用北韓製造的短程導彈,對烏克蘭發動攻擊,讓美國必須採取制裁動作。 8、2023年人工智慧發展取得重要成果,讓各國政府加緊腳步,研擬管控安全措施。美「中」兩大人工智慧開發國,已分別在2023年7月與10月間,在日內瓦舉行秘密會談,共商如何有效管理,人工智慧威脅人類社會的風險。 9、國際貨幣基金會1月11日表示,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高於預期,2024年全球經濟將保持韌性,但各國需推動全面性政策,帶動經濟持續成長,才可能達到,全球經濟成長3%的中期目標。 10、大陸海關總署1月12日公佈外貿數據,2023年兩岸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678.36億美元,年減15.6%。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達到1308億美元,台灣對大陸出口以資訊通訊產品為主。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美國2024年總統大選動向 重點提示:2024年11月5日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將對全世界政治、經濟、戰略格局,造成重大影響。目前,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可能推出的總統候選人,分別以現任總統拜登與川普前總統,再度對決的可能性最高。兩人的印太戰略、對中共,以及對台海的政策,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拜登總統強調要善用盟國夥伴力量,共同制衡中共勢力擴張,川普前總統則強調要對中共「極限施壓,單挑中國」,後續發展值得密切關注。 二、朝鮮半島衝突風險升高 重點提示:朝鮮半島情勢開年以來都不平靜。北韓軍隊連續三天,在兩韓邊境舉行砲擊,南韓軍隊也做出反應,讓衝突風險升高。去年12月間,兩韓互相撕毀2018年的『919軍事協議』,取消軍事緩衝區,增加軍事部署活動。北韓金正恩公開指出,南韓是首要敵人,不排除隨時開戰。南韓總統尹錫悅不甘示弱強調,今年上半年將完成「延伸威懾」體系,對北韓核武導彈進行源頭打擊。朝鮮半島是否繼俄烏戰爭、以哈衝突後,成為另一個戰場,值得關注。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EP105 澳洲「安全靠美、經貿親中」、以哈衝突外溢風險升高

    EP105 澳洲「安全靠美、經貿親中」、以哈衝突外溢風險升高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蔡英文表示,今年度國防總預算將達到6007億元,我們必須強調,和平要有善意更要靠實力,而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就是國際社會共同守護台灣,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最重要的支柱。因此,維護台海及區域和平穩定,不僅是當前國際社會共識,也是兩岸共同責任,不僅是台灣朝野政黨的共同使命,更是台灣2350萬人民的共同期待。 2、國防部長邱國正指出,中華民國國軍是國家安全的守護者,也是自由民主的捍衛者,除戮力戰訓維護國家安全外,同時也是我國自由民主永續發展堅強後盾。邱部長強調,在確保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國軍部隊保持正常運作,依據「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置規定」,確實掌握週邊海、空域動態,讓國人及官兵都能在安全穩定的狀況下,行使公民權利。 3、美國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1月5日表示,美國支持台灣的民主與制度,持續關注外界可能試圖干預台灣選舉。柯比強調,美國敦促台灣以外的各方,不要干預台灣選舉,讓台灣能擁有自由公平且民主的選舉。 4、以色列國防部長葛朗特1月4日指出,以軍在加薩已進入「戰爭新階段」,將在北部針對性執行作戰行動,並在南部加強追捕哈馬斯高層與營救人質。葛朗特強調,以國將確保戰後哈瑪斯不再控制加薩,也會保留在加薩,自由執行軍事行動的權利,但以色列不會負責管理加薩走廊。 5、美國密蘇里州共和黨籍州長帕森,1月2日頒布行政命令,禁止來自包括中共、俄羅斯、古巴、伊朗、北韓、委內瑞拉等,被美國政府列入黑名單國家的企業,在密蘇里州購買軍事基地附近的土地。 6、美軍與中東波斯灣的卡達達成協議,將在卡達烏代德空軍基地軍事部署,再延長10年。該軍事基地位於卡達首都,杜拜西南方的沙漠中,是美軍在中東最大的軍事設施,可容納一萬多名美軍。 7、北韓金正恩在2023年12月30日表示,將南北韓定調為敵對國關係,要為隨時可能爆發戰爭做好準備。南韓總統尹錫悅1月1日宣布,上半年將完成強化,「韓美延伸威懾體系」,從源頭封鎖北韓的核威脅。 8、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捍衛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計畫在2024年全年,維持每天都有海警船,在釣魚台列嶼附近水域巡邏,甚至會在必要時檢查與驅離日本漁船,以伸張中共對釣魚台的主權。 9、日本航空編號516客機1月2日傍晚,降落東京羽田機場時,與日本海上保安廳飛機擦撞陷入火海。日航機組人員在起火後幾分鐘內,運用「90秒法則」展開疏散作業,成功讓全機379人脫困,被視為「奇蹟」。 10、中共火箭軍前司令員李玉超等9名將領,被拔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以及委員會委員資格。這些負責監督飛彈、核彈的火箭軍,以及裝備部門,有多人「中箭落馬」,被認為與涉及軍備採購弊案有關,而且風暴尚未平息,凸顯共軍根深蒂固的貪腐現象,已經對習近平造成嚴重挑戰。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澳洲「安全靠美、經貿親中」 重點提示:印太地區是澳美、澳英、澳日同盟焦點,四國積極鞏固軍力部署質量,擴大在澳洲輪調駐防規模。澳洲配合美國在台海、南海航行自由任務,針對台海局勢發展重申,兩岸應以和平方式,基於兩岸人民意願解決分歧,不是訴諸武力脅迫。美「中」戰略競逐在「舊金山拜習會」後,出現「競爭、合作、對抗」並存態勢。澳洲應對美「中」既競爭又合作格局,採取「安全靠美,經貿親中」靈活策略,強調要從澳洲利益角度彈性應處。 二、以哈衝突外溢風險升高 重點提示:以色列國防部長葛朗特在國會表示,以色列正遭遇來自加薩、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約旦河西岸、伊拉克、葉門青年運動武裝集團,以及伊朗等七個不同面向圍攻。同時,伊朗決定派出海軍在紅海航行,讓以色列與美國高度警戒。此外,哈瑪斯組織領導高層在黎巴嫩被炸死,讓以哈衝突外溢到中東地區的風險升高。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